敬请期待

MAYHEM

90 /100

已注销用户 | 2025-04-12 20:30:06 | 未知

Lady Gaga的单曲《Abracadabra》已在英国单曲榜前十驻守五周。你几乎能听见她团队集体舒气的声音——这位天后的职业生涯刚经历了一场"事业晕船期":巅峰与低谷如潮汐般交替冲刷。

功绩簿上,《Die With a Smile》赫然在列:这首与Bruno Mars联袂的力量情歌对唱曾在28国登顶,雄踞全球单曲销量榜首十周(去年八月发行,亦收录于《Mayhem》)。而赤字栏里,《Joker: Folie à Deux》的惨败触目惊心:这部令华纳兄弟血亏约1.5亿美元的电影,不仅拖垮了Gaga主导的原声带,连她同期发行的爵士概念专辑《Harlequin》也一同沉没。即便"小怪兽"(粉丝昵称)们理应全力护航,但现实冰冷——这张专辑成为Gaga迄今销量最低的作品,也是她第二张遇冷的爵士尝试:2021年与Tony Bennett的遗作《Love for Sale》,同样未能复刻《Cheek to Cheek》的辉煌。

或许,Gaga的多元主义正成为双刃剑。电子舞曲、软摇滚、爵士、乡村、成人抒情——她永远出人意料的风格跳跃本应值得喝彩,但在算法洪流主宰的流媒时代,这种不定性反成桎梏。当行业规训音乐人"坚守明确品牌"以免溺毙于新作汪洋时,Gaga需要的或许是对初心的强势重申。而《Abracadabra》与先行曲《Disease》正是这剂猛药:肮脏的合成器音墙、暴烈的副歌轰炸、极致坎普的时装秀式MV,更暗藏心机——前者副歌的咬字处理,分明在唤醒人们对2009年《Bad Romance》经典前奏的记忆。

这种回归基调贯穿《Mayhem》全辑,足以让钟爱出道专辑《The Fame》的乐迷热泪盈眶。气泡电子音效与钢琴吉他钩子争夺声场,每首作品都向舞池投去媚眼:Daft Punk式的脉冲、迪斯科律动、80年代放克浩室元素纷至沓来。《Garden of Eden》欢颂夜店露水情缘的灵魂疗愈,《Perfect Celebrity》则暧昧思辨名利的本质——"坐在前排,看公主死去"的歌词,既是对2009年MTV颁奖礼上那场"名利死亡行为艺术"(她假借腹部伤口渗血表演《Paparazzi》)的隔空呼应,亦构成精妙双关。

专辑创作堪称精良,钩子密集且充满惊险的旋律急转。《Killah》中王子式电音放克突变为新浪潮摇滚与科技步鼓贝斯的双重速率暴击;《Zombieboy》的Chic式迪斯科被华丽金属吉他solo拦腰截断。这些实验并未失控:制作团队巧妙收束着Gaga的多元癖好。《LoveDrug》纵容她对成人抒情的偏爱,但四拍节奏确保其不与周遭曲风割裂;《Blade of Grass》虽延续传统力量情歌范式,却被明智地安置在专辑尾声,与同属抒情系的《Die With a Smile》共筑缓冲带。唯一显瑕之作当属《How Bad Do U Want Me?》:开篇对Yazoo早期合成器流行的致敬惊艳,却在Taylor Swift式旋律的强势介入下渐失锋芒。

平心而论,此曲并非劣作,但那份迎合之态略显谄媚。实则Lady Gaga无需追逐潮流——《Mayhem》虽重返2008年的核心美学,却毫无复古陈气。Chappell Roan的变装皇后美学与局外人魅力,Charli xcx的前卫垃圾美学,皆可在Gaga的基因谱系中找到端倪。

《Mayhem》无法复刻当年Gaga横空出世时鲜血淋漓现场带来的震撼,但这本非其使命。这张回归初心的作品,恰似先知重返应许之地——当流行乐坛终于追上她的思维疆域时,她正以王者姿态夺回属于自己的王座。

评论

后发表评论